戈兰一家给中国邻居送春联。 王晓根 摄
在威海南海新区观海社区12日组织的写春联活动中,戈兰一家五口齐上阵,依次跟着书法老师写“福”字。对戈兰来说,只写“福”字已远远不够,他还颇具创意地采取“接龙”形式,用母语塞尔维亚语在红纸上写下“健康喜乐、事业顺利、财源滚滚、新年快乐”的祝福语。
经过了3个多小时的努力,100多幅寄托美好寓意的春联铺满地面。喜庆的红纸上,外文字母和中国“福”字的混搭,呈现出“中西合璧”的美好愿景。
戈兰的妻子玛雅则提议学着本地人去“串门子”,送祝福。一家五口拎着春联,敲开邻居家的门。
“新年快乐!”戈兰一家双手作揖说着贺词。“太感动了,头一次接待这么特别的客人,祝你们阖家幸福!”邻居吴月美高兴地说。
回到家后,戈兰迫不及待地将对联“迎喜迎春迎富贵 接财接福接平安”贴在自家门上。“有点歪”“不对,太高了”,三个孩子当起了“质检员”,要求爸爸做到分毫不差,端端正正。
小儿子卢卡还拨通了塞尔维亚朋友的电话:“我们家现在有春联了,等到春节那天,我还要给你打电话拜年,你记得要学习几句吉祥话呀。”卢卡向他的朋友介绍起了中国传统习俗,当起了“中国通”。
戈兰细数起还要为中国年做的准备,“今年我要包具有塞尔维亚特色馅料的饺子给家人们吃。”“我要体验万家寨大集,听说临近过年时候的大集特别热闹。”“最近还有丹顶鹤、天鹅等鸟类来到这里,我要拿着相机记录下来,到时候发给塞尔维亚的家人看。”一件件事填满了他的待办清单。
从中国美食到传统习俗,戈兰一家人入乡随俗。“没待够”是戈兰一直挂在嘴边的话,他去过中国许多城市,最后定居在威海,一家人在这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色和城市发展的亮色。(完)
“四海同春”迎开春 华裔新生代闹元宵****** 中新网北京2月3日电(于淇) “四海同春”2023全球华侨华人新春云联欢将于北京时间2月5日播出。“云联欢”联动海内外华人社团、华文媒体等,融入多元文化和科技元素,共同传递元宵节中蕴藏的精神文化内涵,为全球华侨华人带来一场视觉盛宴。 华裔新生代是未来和希望,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他们,是在海外延续中华文脉、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力量。今年,“云联欢”新增了华裔新生代元素,由澳大利亚华星艺术团的华裔少年果果,在三个不同篇章里,和家人赏花灯、闹元宵、叙乡情,演绎自己元宵节的海外故事。 元宵为什么要“闹”? 在第一篇章“万家灯火明”中,果果介绍元宵习俗——赏花灯的由来。 元宵佳节,张灯结彩,作为中国节日中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,为什么要“闹”元宵,又怎么“闹”呢? 原来从唐宋至明朝,挨家挨户都会赏灯出游、昼夜狂欢,晚上的焰火和杂耍表演,场面十分热闹。人们从正月初八到十五,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浪漫灯会,突显了元宵的欢腾和热闹。 华裔少年果果手捧一碗元宵庆佳节。 节目截图“吃汤圆”or“吃元宵”? 过元宵当然离不开美食,无论天南海北,元宵和汤圆作为元宵节必备美食,自然不容错过。在海外的华侨华人,又是如何区分这两种食物呢? 常言道,北“滚”元宵,南“包”汤圆,二者的主要的区就是流行地域不同。元宵的制作比汤圆要繁琐一些,元宵是在江米粉里滚,汤圆像饺子一样包,虽然制作手法不同,但全都外表圆滚滚,内心甜蜜蜜,也象征着人们团圆和美的心愿。 果果作为在海外出生的“华二代”,除了吃传统芝麻馅儿、花生馅儿元宵,还会用本地特有食材,制作具有澳大利亚风味的坚果馅儿元宵,延续了中国元宵的传统习俗。 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”一元复始,万象更新,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,每个人都会定下属于自己的新年计划。 果果也不例外,“新的一年,我希望自己学业有成,期盼未来成为更好的自己,也想赶紧回到自己的祖(籍)国看看。” 春天已经来临,让我们在一盏盏灯火、一道道微光下,共同出发吧!(完)
|